见习记者 王佳雯

  【财新网】(见习记者 王佳雯)一则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公文,引发了国企关键技术人才流失问题的讨论。依据网传公文中的信息,张小平原为该所副主任设计师,后离职进入私企工作。但作为关键技术人才,张小平的离职致使相关研制工作遭遇技术难题,甚至有可能影响中国载人登月计划的论证与策划。对上述信息的真伪,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对财新记者表示“不作任何回复”。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是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设计单位,为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又称航天601所。研究所于1958年创建于北京,后迁至西安,目前在职职工1500余人,其中研发设计人员1000余名。

  按照公文介绍的情况,张小平是研究员,离开航天601所前职务为副主任设计师,主要参与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型号的研制及预先研究任务。

  其中,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未来载人登月及深空探测用主动力系统,也是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在研液体火箭发动机。而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未来载人登月任务用发动机,为月面着陆器近月制动、从环月轨道减速、下降、悬停及着陆月面提供动力。

  张小平负责上述两项发动机的系统方案设计指导和总体方案技术把关工作,“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是这两型发动机研制的灵魂人物”。但这位关乎中国载人登月任务的灵魂人物后选择离开航天601所进入私企发展。他离职后,航天601所相关研制工作在今年二季度遭遇深层次技术难题,面临关键技术人才不足的难题。

  据这份落款日期为9月17日的公文介绍,作为这四型发动机总体室系统级专家,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影响,尤其是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在今年二季度的研制过程中出现了深层次的技术难题,该发动机的方案和研制进度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中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我们不愿看到、也无法接受因个人的离职而影响到国家重大的战略项目!”公文称。

  财新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3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在接受新华社的采访时,曾对4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情况介绍称,该发动机“已经完成了首次发生器-涡轮泵联试,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试验验证了发动机系统和组件方案的可行性”。

  针对上述公文信息,自媒体“紫竹张先生”发布网文称,张小平离职前所任的副主任设计师在航天601所占到了70%,是“底层”职位。而张小平离职前年薪仅为12万,后进入私企年薪达百万。相关信息经过发酵,引发了网友对国企待遇低致使关键技术人才流失问题的讨论。

  为核实上述公文及网文信息的真伪,记者联系了航天601所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这件事情我们不作任何回复”。截至发稿,网传张小平离开航天601所后前往就职的“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

  财新记者在航天601所官网检索发现,与张小平有关的信息停留在2015年9月20日。当日,该所官网转载了西部网发布的题为《“长征六号”首飞成功“动力心脏”陕西制造》的新闻。文中,张小平作为航天六院液氧煤油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介绍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进展。

  有航天科技集团内部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该集团下属单位的技术职务一般会遵从设计员、设计师、副主管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副总师、总师这一发展路径。张小平离职前担任的副主任设计师职位“算是中层技术干部”,并非如网文中所说是“底层”职位。

  “紫竹张先生”随后也发布更正信息称,副主任设计师在航天601所占到了70%应该是指在技术人员中的占比,而研究员的级别并不算低,“研究员比高工(指高级工程师)还高一级”。

  不过,记者联系的两家隶属于航天科技集团的研究单位工作人员均表示,单位内晋升通道较为狭窄,且薪资待遇无法与系统外企业相比,近年来一直存在人才外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