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环科环境
中国首次提交气变双年透明度报告 碳中和资金需求超268万亿

中国首次提交气变双年透明度报告 碳中和资金需求超268万亿

2025年01月13日

报告称,中国从2024年到2030年的总资金需求规模约为25.2万亿元,年均约3.6万亿元;从2031年到2060年的总资金需求规模约为243万亿元,年均约8.1万亿元。换言之,从2024年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需要资金超过268万亿元

韩国一核电站泄漏29吨核废液 韩政府称放射性水平正常

韩国一核电站泄漏29吨核废液 韩政府称放射性水平正常

2025年01月13日

1月12日,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月城2号机组正常运转时,储藏罐内的核废液未经样本分析阶段就被排放入海,排放量约为29吨。该公司对储罐内剩余样品分析发现,排放的浓度和放射性处于正常排放水平

报告:全球变暖加剧风暴洪水风险 2024年致8700多人死亡

报告:全球变暖加剧风暴洪水风险 2024年致8700多人死亡

2025年01月10日

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8700多人因山洪、滑坡、热带气旋等死亡、4000万人因灾流离失所

美国加州山火持续 烧毁逾千幢房屋数十万人撤离

美国加州山火持续 烧毁逾千幢房屋数十万人撤离

2025年01月10日

目前已有30余万人被要求撤离。而截至1月8日,美国官方将洛杉矶地区野火的死亡人数定为5人,但预计会发现更多遗体

西藏定日县地震生命救援基本结束 救援人员需防高反

西藏定日县地震生命救援基本结束 救援人员需防高反

2025年01月09日

现场民间救援人士告诉财新,生命救援阶段已基本结束,进入灾后安置阶段,他们在抗震指挥部安排下,帮助村民搭建棉帐篷、分发生活物资。对于救援队伍来说,低温高海拔救援环境成为需要克服的一道坎

定日县地震救援工作转向灾民安置 拉孜县部分村庄物资短缺

定日县地震救援工作转向灾民安置 拉孜县部分村庄物资短缺

2025年01月08日

1月8日,定日县接收物资短时间内接近饱和,停止接收救灾物资。财新了解到,除定日县外,附近拉孜县的众多民房也因地震变成危房,多个村庄仍短缺睡袋、帐篷和取暖设施等物资

西藏定日县地震死亡人数升至126人 夜间御寒是燃眉之急

西藏定日县地震死亡人数升至126人 夜间御寒是燃眉之急

2025年01月08日

定日县、拉孜县的多位居民告诉财新,目前当地最紧缺的是帐篷,夜晚温度低至零下十几度,没有帐篷难以在户外留存,尤其是老人、小孩群体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 系拉萨地块一次能量释放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6.8级地震 系拉萨地块一次能量释放

2025年01月07日

专家告诉财新,从地质特点来看,震中区域所在的拉萨板块由于受到挤压,产生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断裂带,一直以来是地震活跃区域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 已致126人遇难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 已致126人遇难

2025年01月07日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7日上午,定日县应急管理局和下辖措果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房屋倒塌十分严重,都为土墙,具体人员伤亡情况仍在排查中

地球连续“发烧” 2024年全球再破最暖纪录

地球连续“发烧” 2024年全球再破最暖纪录

2025年01月07日

2024年全球均温再次打破记录,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监测表明,2024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9℃,较常年值偏高0.61℃,较2023年即上一个高温纪录年高出0.07℃

全国碳价2024年底同比上涨 自愿减排市场新增两项方法学

全国碳价2024年底同比上涨 自愿减排市场新增两项方法学

2025年01月07日

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市场全年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价格较2023年底上涨22.75%。自愿减排方面,新增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能两个方向的项目方法学

研究:过去20年中国垃圾焚烧厂实现有效碳减排1.2亿吨

研究:过去20年中国垃圾焚烧厂实现有效碳减排1.2亿吨

2025年01月06日

研究显示,在2000—2020年间,相较于垃圾填埋场,中国转型以垃圾焚烧厂处理垃圾后,累计减排了 2.2 亿吨温室气体,合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并输出了280万亿瓦时电力

特稿|环保组织广州绿网停止运营 行业整体趋向紧缩

特稿|环保组织广州绿网停止运营 行业整体趋向紧缩

2025年01月06日

其负责人向春对财新称,疫情以来,广州绿网的筹资情况越来越艰难,这与国内公益基金会的资助方向转变,以及在经济下行形势下募款难度加大有关。据财新了解,国内多家环保组织面临同样的发展困境

特稿|2024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气变威胁已迫在眉睫

特稿|2024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气变威胁已迫在眉睫

2024年12月31日

2024年,高温、干旱、暴雨、洪水、台风、泥石流、野火……不同类型的极端天气在全球各地轮番上演,全球变暖的警钟长鸣

报告:四川5城、湖北2城2023年空气质量管理排名全国垫底

报告:四川5城、湖北2城2023年空气质量管理排名全国垫底

2024年12月26日

四川省的宜宾、泸州、内江、眉山、广安共五个城市,以及湖北省的孝感和荆州两个城市,在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综合评估中排名垫底

危化品安全法草案一审 化工园区所有危化品将被动态监管

危化品安全法草案一审 化工园区所有危化品将被动态监管

2024年12月25日

《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明确,化工园区由省级政府或其授权的机构认定公布,新建化工园区由省级政府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化工园区应当定期进行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并对进出园区的所有危险化学品实行动态监管

国家公园法二次审议 公园设立前需评估对原居民影响

国家公园法二次审议 公园设立前需评估对原居民影响

2024年12月24日

就设立国家公园对原有居民、企业等生产生活的影响,《国家公园法》二次审议稿要求省级政府提出影响评估和解决方案,并向社会公示

特稿|一群年轻人如何推动国际法院最大听证案

特稿|一群年轻人如何推动国际法院最大听证案

2024年12月24日

一群南太平洋小岛的年轻人,发起并推动了国际法院就“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义务”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料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特写|塑料条约谈判大会上的科学家们

特写|塑料条约谈判大会上的科学家们

2024年12月18日

在终结塑料污染的相关条约最终走上国际谈判道路的过程中,科学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以提供准确真实的科学信息为己任的科学家们自发形成联盟,希望谈判走向更有雄心的未来

专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高层住宅会是中国社会的沉重负担

专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高层住宅会是中国社会的沉重负担

2024年12月17日

李晓江认为,过去30年“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对超高层建筑的盲目追求和对地下空间的过度索取等,都成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沉疴宿疾

联合国专家:现有气候谈判模式不利于行动需三点改变

联合国专家:现有气候谈判模式不利于行动需三点改变

2024年12月16日

夏普认为,现有气候谈判模式需要改革其范围、参与方和关注点三方面:减排讨论应聚焦在不同行业;应由一小部分国家参与,进而改变全球市场;应关注行动的具体政策而不是远景目标

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十年调水超767亿方 汉江水源区承压

南水北调东中线通水十年调水超767亿方 汉江水源区承压

2024年12月16日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两条线路累计向北方地区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工程沿线总共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南水北调、“引汉济渭”、“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三个工程三分汉江水的水资源分配格局,使水源区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2023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发布 华东华南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2023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发布 华东华南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2024年12月11日

2023年中国和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增加,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纪录。青海瓦里关站2023年二氧化碳浓度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加,但年均值增量近三年来呈下降趋势

专访中科院院士夏军:汉江如果真的变成“旱”江,后果谁来承担

专访中科院院士夏军:汉江如果真的变成“旱”江,后果谁来承担

2024年12月10日

夏军认为,当前长江流域面临的挑战是,在后工程时代怎么来加强和发挥工程的作用,发挥流域水系统集成和综合管理的作用,加强流域管理应对极端水旱灾害事件的手段和能力

特稿|两大阵营各说各话 塑料条约釜山谈判缘何未达一致?

特稿|两大阵营各说各话 塑料条约釜山谈判缘何未达一致?

2024年12月09日

有观察员认为,INC-5没能如期形成塑料条约文本是因为谈判场里没有真正开始形成一个中间地带,以高雄心联盟为代表的上游减产支持方,和以产油国为代表的下游管控支持方,只是守着各自的立场做观点表达而没有真正的交流,“像在同一个场地里开了两个平行论坛”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