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实习记者 齐小美 万思成 记者 周辰)在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清华海峡研究院喻朝庆博士看来,控制氮肥施用和氮排放以改善中国水质的行动势在必行。2月28日,一篇由他和同事所作的题为“恢复中国水环境质量需全面加强氮管理的论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该文介绍了氮排放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目前减排方案的潜力,为全方位解决中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了量化依据。
论文中,喻朝庆等提出了量化定义氮排放安全阈值的新方法,即水体氮浓度首次达到或超过Ⅳ类水质标准(1.0mg/L)所在年份对应的氮流失量(含径流和下渗)为该区域的氮排放阈值。该方法既打破了氮排放安全阈值评估缺乏可靠量化定义方法的局面,也为全球环境容量界限(Planetary boundary)研究的区域阈值提供了新思路。全球环境容量界限是指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全球环境的影响维持在安全界限以内。